金履奇緣馬腳九號!

從前有一位偽人在小溪旁觀看小魚兒力爭上游的神話故事,成了國小教科書的教材,他後來終於成了民族救星;不幸地,當時竊國匪類如今卻成了他後輩的民族救星。

他的後輩台灣區長馬先生買鞋的故事,在今天的媒體特別成了一段英明佳話,因為馬先生雖在香港(另說在深圳)出生,但卻有湖南人的特質:「他的祖籍是湖南,而且生活習慣也跟傳統的湖南人一樣,節儉到近乎摳門。像是出身湖南湘潭的清末儒將曾國藩,衣服補了又補,鞋子壞了就修,從不浪費,巧的是。而中國共產黨精神領袖毛澤東,同樣在湖南湘潭出生,也是節儉的不得了,據說一件睡衣就穿二十年(Nownews, 10172008),如此神聖到曾國藩差可比喻,和毛澤東相比:「腳上所穿也是該款皮鞋,只是舊鞋「從選市長穿到現在」,「鞋齡」超過十年,馬總統笑稱,「這雙鞋還能跑馬拉松」,看出節省成性(UDN, 10172008),總算找到了自家人。台灣的媒體終又回歸蔣朝的基本面!

不過這批「英明領袖」的新聞不是在編教材,而是在「振興經濟」,尤其是在世界性金融大海嘯施威之際,台北股市摜破五千之時,633政府針對時局所提出的救市之道!衛諸全世界共投入好幾兆美金在對抗金融危機之時,台灣的馬先生終於打破湖南道統,砸下新台幣伍仟大洋,買下了兩雙「馬腳九號」的皮鞋,用以拯救台灣經濟,好浪漫的金履鞋的故事!馬氏的仙履奇緣在王永慶的喪訊中,點綴得聖人再出的氣勢,煞是令人感動得涕泗縱橫,再也分不清這個「神」和那個「聖」的交錯時空。

如果「馬腳九號」的票房可以超過「海角七號」的四億大關,台灣經濟就有救嗎?套句吳念真的評語 (海片的票房紀錄並不代表台灣電影會起飛):台灣的經濟也是不會起飛。道理就在九劉團隊又開錯藥方了!「馬腳九號」只是頭痛醫腳的馬氏童話:一齣啼笑皆非的仙屨奇緣而已!

jsp1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當白狼出現在國慶的觀禮台上

先生,首次站上「中華民國國慶」的觀禮台,看起來神情虛虛的,毫無普天同慶的道統文化,然後,他的台北台語一出口,大家馬上意識到:Liar Ma又來了!果不然,「為拉近與民眾的距離,馬英九特別用台語說,「大家日子過得很艱苦,你的痛苦我都了解,我心中也很艱苦」,政府有做不好或不完美地方,仍會繼續打拚。他向人民信心喊話說,「人民痛苦,政府有責」,一定以堅強的毅力,帶領大家突破困境。」,又在噴口水了!再重看一次畫面,還是只有繡花枕頭差可形容;再衡諸馬氏支票的兌現率,那只能說「放屁安狗心」而已。

依照KMT的傳統文化,被邀請到的貴賓都是精挑細選的自家「貴」人,這次邀請卡就沒民進黨的份兒,這是可以理解的。但讓大家驚恐意外地,竟然一隻白狗也粉墨登場地出現在觀禮台上,這一招出現了很多現象:

一、放狗咬人,不是個案,而是系統性的作為。

二、非我族類,人人得以踢之、偷襲之。

jsp1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海角七號的逆流

主流磅礡,難免激起逆流!

海角七號在沉寂的國片中竄起,的的確確令不少人傻眼,尤其是學院派中人!

有人看到日文聽到日語在影片穿梭,就認定那是殖民地次文化的陰影!

有人看到台日青年感情在時代中串連的情結,就認定那是台日悲情!

jsp1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評台北觀點的「《海角七號》的台日苦戀

  一般觀眾,在電影院裡看《海角七號》,大多開懷大笑,心情開朗,毫無負擔,看後總是津津樂道,所以道聽塗說的「推銷」成了最佳代言人和廣告,因為平凡和親切就是它的最佳武器。

  今天收到朋友轉來的一篇評論:《海角七號》的台日苦戀(2008-10-09 中國時報),心情頓時變得沉重不已,執筆者是一位中研院副研究員,文中陳述了許多「哲理」的架構,把原先體會的「海角」推向了天涯,把最沒有意識型態的歌聲淚影,變成了意識型態掛帥,「用心良苦」的悲情寓言!一般人,要從「台日苦戀」串連到「台日破鏡重圓」,不論如何就是體會不出這種變奏的旋律和音符。這種「南轅北轍」的感受應該是出自「中國台北」的典型觀點才能體會吧?評論中直敘:「更確切地說,在片中缺席的外省人/中國」,即已洩露天機矣!再看「片中,台灣的角色,,,, ,在阿嘉的身上獲得了「救贖」,」於是:嚴格來講,《海角》的主題並不是「台日和解」,而是「台日苦戀」。」,不覺得酸味很重嗎?中國人那股「仇日」「恨日」的歷史情結不是很自然地露出馬腳嗎?對於片中居然還在回味六十年的戀曲,台男日女還親蜜地摟摟抱抱,實在非「中國台北」所能忍受。

歷史上有中日戰爭,才有「和解」的問題;台灣被中國拋棄給日本,不是台日兩國的戰爭,當然沒有台日和解的問題!日本統治台灣時,下港人的感受絕不是「中國台北」人所能體會。前幾年「慰安婦」事件被政客挑起歷史傷痕,奇美許文龍先生客觀陳述歷史的言論,竟飽受圍剿攻擊,就已清楚反應「南轅北轍」的體認和觀點。現在,下港人在欣賞《海角七號》時,根本沒有台日苦戀的感覺,只是在重溫六十年前的歷史記憶而已。再看,「由此觀之,《海角》並沒有拍出台日和解,但成功地拍出了台日相思,特別是台灣對日本的苦戀。這樣的被殖民慾望,似乎還隱藏著對一九四五年以後中華民國/國民黨統治的有罪控訴。」如此申論,真有如鬼打架般的「天涯八卦」矣!若在以前的白色恐怖時代,這位「用心良苦」的魏導,只有到火燒島唱小夜曲,而不是恆春海岸的開音樂祭了。

一部充滿青春氣息和新世代希望的音樂片,竟然被扭曲界定為族群對立陰謀的「把殖民關係浪漫化,應該是很令人難堪的出路」的悲情政治片,然後丟下一句開場白:「大家都說《海角七號》好看,我也有同感」;夠酸腐的!

jsp1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海角七號吹起新世代的恆春調

沉悶時局裡,空氣中充滿了毒奶粉和經濟大蕭條的黑灰色音符;今天在親朋好友慫恿催促下走進已感陌生的電影院,從海角七號的旋律中,意外地看到台灣新的生命力,而且顫撼心弦的律動,竟然來自天高皇帝遠的阿猴恆春城。

古老的恆春調,不再是陳達仔的思想起,也不是鄭怡劃破長空的凄厲吶喊,取而代之的是還記不住他名號的年輕演員。他摔破台北的吉他,重回「卯尾包衰」的故鄉,但他並未抖掉「既不敬業也不樂群」的頂港文化,當起郵差「替代役」。他排斥也不需要傳統式的教條,他既憤世也疾俗,但在鄉土恆春的溫暖人性中,以及異國愛情的火花撞擊下,他拾起電吉他和「道地拼湊樂團」譜出新世代的音符,唱出了古老的戀曲,撼動了南台灣的天空海洋,思相起不再是哀怨,也非悲情,而是振奮與希望!台灣的希望從屏東升起,有如朝陽!

故事是古老的「友子」架構,故事的鋪陳已擺脫「殖民文化」的巢臼,沒有聖賢也沒神仙,更不會裝神弄鬼,就只有在地的凡夫俗子,真情和這塊土地過活,海洋和彩虹撫慰著躍動的生命。阿茂伯的月琴,彈出的野玫瑰,揉合了台上台下,打破了異國的隔閡,貫穿了時空的真情!

落山風依舊,風飛砂依然,但庶民文化已成為新世代恆春調的主軸。天高皇帝遠的恆春,還是有地理與人文上的幸運。海角七號凸破三億的票房記錄,除了商業利益外,它更獲得了廣大鄉親肯定和讚許;電影已結尾,影迷似意猶未盡地不想雜席,導演和編劇功也不可沒!

jsp1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