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NAF2011非核亞洲專題(三):核技惡靈下的恐懼
NNAF首日在東京以福島核災做了專題報告,專家與災民詳細陳述了各種災害面,但總不及切身體驗來得深刻。
7月31日,大夥三十多位與會者搭JR東北線往福島,下車在月台上打開蓋格計數器,即已顯出「異常」的反應,走出車站廣場,讀數偶而會跳過1.0μSv/hr(微西弗/小時),那是福島原背景值的20倍左右。
下午三點,市民廣場已聚集各種團體,那是原水禁國民議會發起的反核能大會,這是原水禁首次反核能而且特別選在福島「起義」,賦給原水禁新的時代使命!大會在陰雨中進行,參與者年齡層相當平均,除了政黨旗幟外,各地社團以勞協和教盟較為凸出,臉上的表情似乎比老天的臉色還陰沉。
NNAF算是協辦團體,因此被排在遊行隊伍的前段,台灣環盟的旗幟很醒眼,不過泰國的「福島核災教訓全世界」的長布條更搶眼。隊伍繞福島市區遊行進入一家飯店的大禮堂繼續辦說明會。在會場整理了計數器所測之數据,在2.5小時資料中平均值為0.87μSv/hr,室內值只有0.04μSv/hr而已,可見福島市仍籠罩在輻射惡靈下。
福島大會後回抵東京,凌晨又遇七級強震,未傳出海嘯,但福島核廠卻傳出管線破裂,溢出超過10Sv/hr的致死劑量的超恐新聞,可見福島核廠死而不僵的驚悚。
最近,据共同社8月26日報導:「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26日公佈的估算結果顯示,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中1~3號機組釋放出的放射性銫137的總量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爆炸的168倍」。共同社又於8月30日報導:「日本文部科學省29日公佈了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100公里內約2200處地點土壤採樣測定的放射性銫強度分佈圖。半衰期達30年、影響將長期持續的銫-137輻射強度最大的地點是福島縣大熊町,每平方米達1545萬貝克」。換算成生物量表示:「該地點輻射量為54.8μSv/hr」,約為福島市區的百倍左右,大熊町為3公里內撤離避災區,災情依然慘重。
核技專家們至會噤聲無語,福島依然哭泣中。
PKLim, September 4, 2011